知識共享與公眾參與

在 ACT,我們積極探索日常生活中創意與意義的新可能。透過研究、項目、展覽等多元形式,結合理論與實踐,我們致力於產出並分享具啟發性的創意知識與文化洞見。
WhatsApp Image 2025-06-16 at 10.41.04 (2) 1
「數碼科技與恐龍化石3D數位化體驗」工作坊 (2025)

古物古蹟辦事處與香港樹仁大學合辦「數碼科技與恐龍化石3D數位化體驗」工作坊,使用三維掃描技術於古生物學研究上,讓公眾感受文物與科技的融合,同時了解三維掃描技術在保育和研究的應用。樹仁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柯平川博士及蔡勝丹博士介紹數碼科技在古生物學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用,古蹟辦安排參加者在專家指導下,即場掃描在赤洲發掘的恐龍化石,了解觀賞化石的新技術。
了解更多 →
Screenshot 2025-06-16 at 11.03.08 AM (2) 1
仁大跨學科「電車導賞學習活動」 (2024)

香港樹仁大學致力推動數碼人文及知識轉移的發展,社會學系、歷史學系及新聞與傳播學系學者跨學科合作,獨家設計電車沿線古蹟路線導賞團。在2024年12月18日,仁大學者與叮叮科創(Tramplus)及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合作舉辦「電車導賞學習活動」,小學生化身導賞員,運用在導賞工作坊上所學到的歷史背景、導賞與說故事技巧,為多位來自大學的學術顧問、研究項目合作夥伴、中小學代表及旅遊文化界代表,在三小時旅程推廣保育文化承傳,說好香港故事。
了解更多 →
Vector

疫情下佛教三角碼頭盂蘭勝會的變奏 (2023)
陳蒨博士

本虛擬博物館運用多種媒介展出香港的孟蘭勝會,參考了2021年疫情期間由本地社區舉辦的祭祀活動。展覽結合傳統文字說明、圖像面板、3D 影像建模(Photogrammetry)與 360 度全景影片,呈現多感官的觀展體驗。

了解更多 →
Vector

三個潮籍盂蘭勝會:研究、傳承與推廣計劃 (2022)
陳蒨博士

虛擬導覽使用了上百條 360 影片,再現了 2022 年在中山公園舉辦的盂蘭勝會,其中還穿插了不少珍貴的歷史照片。這個虛擬導覽展示了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方法,呈現非遺流動和活態的特質,提供一個感受節慶獨特氛圍的虛擬時空。

了解更多 →
Chevrons up